退出体育圈后我成了厨神_第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2/4页)

天内到位,扣除赛前准备的放松适应时间,满打满算我们也只有40天不到的集训时间。”
  “我们要保证运动员们在这段时间内训练有效果,更要保证运动员们的竞赛信心, 现在让选手们和欧美的400米项目选手进行练习赛的对抗,恐怕会严重打击运动员的参赛信心,对这次亚运的比赛恐怕会很不利……”
  从裴晋安的反应上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对于苏白的这个计划是并不赞同的,只不过因为苏白是新来的新人教练,他给苏白留了一些余地,没有直白地反对、批评。
  苏白其实在提出这个需求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会得到这种反馈的准备,在裴晋安拒绝过后,苏白也说出了自己之所以会提出这种要求的原因。
  事实上,苏白邱文第一次参加400米项目的大奖赛分站赛时,对于400米这个项目的现状就已经有所察觉,而这两天苏白看完了选拔赛上400米项目的预赛和决赛之后,这种感觉就更清晰了——目前国内的赛事环境,对400米这个项目,都太过宽容了。
  而会有这种宽容环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的400米项目很弱,弱到但凡有一点进步,弱到但凡有一点成长,田径迷们都是对选手报以最炽热的回应。
  这种情况,其实说起来也是好事,因为有田径迷们的宽容和鼓励,所以运动员们不会在高压的环境下受到各种不应该他们承受的人生攻击和一些蔑视言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生长在这种温暖的舆论环境下的运动员们,就会比较怠惰和容易得到满足。
  因为只要他们得到一定的成绩,得到一定的进步,就会有无数的赞誉扑面而来。
  其实早年的100米和200米也是类似的环境,但是这两个项目中,特别是100米这个项目,一直都是国内径赛上最受重视的项目,所以田管中心会承受来自体总的压力,而田管中心也会将这种压力下发到各个田径队,让田径队加大对选手培养的力度。
  可以说,为了在100米这个项目上获得突破,国内的整个体育体系都是承受了一定的压迫感的,在这种环境下,每一秒的进步当然也会得到夸赞,但是所有人肩上的担子同时也仍旧很重,并不会因为取得了些微的成绩就变得高兴飘忽。
  400米这个项目则不同,国内当然同样也在400米这个项目上投入了不小,但是400米项目由于整体技术的难度较高,对于国内来说,虽然知道400米这个项目从训练上来讲就是那么点道理,可是这些道理到底该如何运用,到底该怎样才能培养出至少亚洲一流水准的400米运动员……这些都是国内难以解决的难题。
  长此以往,田管中心方面默认400米项目是难以攻克的硬骨头,决定先攻克100米和200米项目,然后再把已经掌握的成熟训练经验继续研究,运用到400米这个项目上来。
  这就决定了,田管中心和体总方面能够’理解’400米项目不出成绩这件事,项目本身就缺少了来自上层的压力。
  不仅如此,400米这个项目,运动员本身也会下意识地觉得,国内的400米技术就是不如国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400米运动员虽然表现上不会提及,但是内心的意识里早已经认同了自己’较弱’这个现实,或许就连他们本身都没有想过,自己是承认这个现实的,如果有人跟他们提到这个话题的话,他们或许还是一蹦三丈高地反喷回去。
  而国内的田径迷呢?
  原本田径这个项目的粉丝就不多,而真正喜欢这个项目的体育迷,都是知道田径项目训练辛苦又吃天赋的,他们还非常擅长各种考古、研究国内外的各种体育新闻和科研成果,这种情况下,田径迷们对于国内外成绩原本的差值虽然心痛,但对于运动员仍旧是十分宽容的。
  这上没有来自专业管理层面的任务压力,下没有来自粉丝层面的压力,再加上运动员们自己心里的自我认知还爱逃避现实。
  各种内外界因素综合之下,就形成了目前国内400米这个项目较为尴尬的现状——所有人都觉得运动员努力了,是天赋和教练方案上的限制,但是实际比赛中,人们又经常看到运动员在划水,划水的同时还会为他们找补借口,说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跑不出太好的成绩,所以竞技状态很’疲’。
  自从苏白开始接手邱文的400米项目训练之后,他也是经过了几次比赛,同时看过了许多国内的400米项目赛事视频,才逐渐确认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